第一节 五四运动的思想源流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运动。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阵营的成员,中国在决定战争遗留问题处理和战后世界和平问题的巴黎和会上受到列强的不公平待遇,不仅没有享受到战胜国应有的荣耀,反而备受屈辱,由此而激起中国民众的愤怒反应,以北京学生运动为开端,最后发展为社会各阶级、阶层共同参加的抗争运动。因此,五四运动究其实质是一场政治运动和爱国运动。但是,作为其思想源流,五四运动与此前发生的新文化运动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以思想启蒙为旗帜、以民主和科学为主旨、以百家争鸣为表现形式的新文化运动,为国人开启了全新的视界,激荡着长期浸淫于传统思想与文化熏陶中的国人心灵。提倡蔑视传统、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充分的精神条件。
民国成立后,共和制度的诞生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民初的思想界一度颇为活跃,对民主的追求、对制度的设计,均有热烈的讨论,国人的思想也随着共和制的诞生而获得了新的活力。但是,袁世凯当政后,其施政理念趋向于复旧,注重于褒扬以礼义廉耻、四维八德、忠孝节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思想界一时处在较为沉闷的状态中。1914年9月,袁世凯发布“祭孔令”,以“道德”为中国的“立国根本”,提倡以尊孔读经而讲求传统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纪,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污,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1914年12月23日,袁世凯在天坛行祭天礼,其官位设置、上下称呼、处事之道等均有复旧之趋势,直至其谋划称帝,将复旧推向了高峰。一时间,民国的社会面貌颇有回复旧观之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