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是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派电影,其实还是常见的嘲讽中产阶级的一种现实主义. 自以为拯救诗歌的圣母,这位教师充分凸现了极大多数中年人的油腻平庸,对于她的学生,她的视角永远不在同一方向上,遵循她的视角的观众也因此无法真正接近这个写诗的孩子内心世界,对诗层面的感受只能浅尝辄止. 最大的问题是剧本后半段也有点刻意了,摄影倒是很棒. 虽然它有个侦探追随变装女罪犯的故事框架,但内容是基于心理层面的,伊万那无处不在的女儿的幻想、贾德在人群中恓惶的幻觉,都是导演营造的心理真实和逻辑. 考虑到导演作为澳大利亚人,且在作品中注入过异乡人对其它英语国家有些挑剔有些沉溺的视角,这部英国特工静默痴缠注视美国女犯若干年的故事没法不让人惦记它的象征意义(不然放在类型片角度这人物属于精神病的范畴了),况且俩人失女、失父的设定和那些命理星座、美国各地雪景球元素的反复出现又摆明了是线索,可我破解不了——一种基于当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