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由于社会历史语境的变迁,保守主义文化思潮此起彼伏,文论界出现了共享这一“中国性”知识型的诸多文论话语,如失语症、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西方文论中国化、当代文论本土化、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西方文论的“强制阐释”论等。
[40] 不少学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意识到,带上“中国性”似乎就会符合意识形态的需要,与主流话语所言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甚相契合。于是,近年来,文艺学、美学、艺术学界有诸多与中华美学精神、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讲述中国故事等相关的课题、会议、论文。这虽然是此前的学界现象,但在当前语境下似乎显得代表主流话语。
[41] 陈晓明:《历史断裂与接轨之后:对当代文艺学的反思》,载《文艺研究》,2004(1)。